华人生死学
“华人生死学回顾与展望”专栏主持人引语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雷爱民,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崇德楼601室,邮编:101149,电子邮箱:laochansan@126.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B821

基金项目:


Genre Field, Genreization of Palliative (Hospice) Care as Mechanisms of Cultural Habitus Reconstructio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现代生死学”从傅伟勋先生提出开始,至今已走过近三十年光景,但是,生死学作为华人世界独特的学术研究,迄今为止仍未获得犹如哲学、文学、史学等学科一样的学术地位和认可度,在中国内地,生死学更是少数学者在特定学科范畴之下从事的颇具个性的学术研究,总之,生死学尚未登上普遍承认的学术大雅之堂。回顾生死学从创立到其发展的三十年历程,中国台湾两位知名生死学专家钮则诚先生、尉迟淦先生可谓见证和亲历了台湾生死学的兴起与发展之过程,并且直接参与了台湾生死学的建构、台湾生死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领导,亲自参与了台湾生死教育的研究与推广,对于两位前辈专家而言,生死学不光是他们的研究专业,更是他们人生实践与个人履历的精神内核。两位专家围绕生死学、尤其是华人生死学创立的缘起、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等,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新生的生死学经历的遭遇与真实处境。其中,对于生死学的独立学术地位,以及华人生死学的理论建构等遇到的质疑与问题,例如生死学是否应该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统一的、独立的学术研究部门,还是仅仅作为一种“虚学”、可各自表述、分途发展?这里面似乎存在着较大分歧。生死学到底应该谋求怎样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出路?如果生死学是华人地区的地方性知识,那么,它的共识性再强,也不可能超出华人文化而被更多的非华裔所承认,如此一来,生死学要成为独立的学科与现代学术体系的一脉就有相当大的难度。而当我们谋求生死学成为现代分科治学中统一的、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时,生死学应该研究什么、生死问题是否真的可以被人完全知晓等,这些问题又会成为十分棘手的难题。生死问题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生死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似乎又让我们难以简单地把某一种答案或者看法当成是唯一的生死学真谛。因此,在走向现代生死学的建构过程中,绝对主义倾向与相对主义倾向难免会成为某一种研究的底色或立场。如果现代生死学要成其为学,适当的绝对主义倾向,或者说趋向生死问题真理相关的系统研究仍然是它走向学术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在探索生死问题的真理之时,适时承认任何学问都是建立在探索者信奉的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底色之上的,那么,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结论就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重要的是,不同学者都可以就一些共性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或者答案,而最终人们选择相信什么,这取决于许多因素,而真理性或许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alliative (hospice) care in Chinese mainland, this paper take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to examine “genre.”Concepts of “field of genre / genre field” and “genreization” are proposed and these concepts are related to P. Bourdieu’s “habitu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merging genres and genre fields of palliative (hospice) care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enreization as well as relations in this new field.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雷爱民.“华人生死学回顾与展望”专栏主持人引语[J].华人生死学,2022,(1):1-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11-14
  • 出版日期: 2022-12-12
责编